去年,侄女小雯毕业前夕,父亲四下托关系,帮她找了两份较轻松的工作:一是在朋友的公司做文秘,接接电话,收拾整顿文档;二是去一家新开业的银行做前台服务。每月工资都在1200元以上。人还未离校,工作的下家已联系好,同学都羡慕她“老爸”有本事。
然而,小雯不想走父亲为她铺好的路,她有自己的职场规划,思危在先。大学扩招后,每年的求职者如过江之鲫,她这个商专生要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好工作真比登天还难。倒不如放下姿态,从最基层干起,积累经验,朝一个既定的目标前进,以后就能在职场上蓄势待发,游刃有余。
婉拒父亲的铺排,通过网上招聘,她去沿海一家私企当了外贸跟单员。公司无论吃住,月薪只有1300元。除去各种开销,甚至还要家里补贴。父亲对此非常不解。
当跟单员就是学本事,认识各种出口环节,了解商品和市场。固然苦,但她做得很当真。头3个月,因为没出差错,老板给她转了正。后半年开始自己接单,成了这个行业的熟手,月薪加到了2500元。今年上半年,她被抬举为销售主管,端上了“金饭碗”。而几个做客服或文秘的同学,都是“好景不常”,或被老板炒了鱿鱼,或被更年青、更有阶梯的应届毕业生所取代。
小雯说,自己之所以真个是“金饭碗”,是由于,所积攒的客户人脉和积累的操纵经验别人代替不了。即使这家私企再招新人,她也不怕。做到这个层次,去同行的工厂很好找工作;假如自己开间小公司,也能拉到生意。至此,父亲夸她当初求职很有心计,看得比他远。
无独占偶。小雯的一个同学不去抢那些靠吃“青春饭”,一时轻松的`工作,而是进了私家办的幼教,一步一个脚印,先教幼儿园大班的英语,后来带小学低年级。其间,她不断充电,向名师学习,逐渐小有了名气。今年经公然招聘,她被一所重点小学破格录用。
上面两例表明,求职要另辟门路,不去选择轻易被别人所取代、暂时看似不错的工作。潜下心练足“真功夫”,把握了有效资源,即使名牌大学生或研究生也不一定能抢去你的饭碗。在人才市场越来越供大于求的今天,用人单位更实际,更兴奋愿意招那些能马上带来效益的人。文凭不“硬”者,更需要踏踏实实,以成就独特上风,在任何情况下,占据就业的主动。